close

=== 秋思 ===

(元,馬致遠)

 

【夜行船】

百歲光陰如夢蝶,重回首,往事堪嗟。

昨日春來,今朝花謝,急罰盞,夜闌燈滅。

 

(古話今說)

人生百年光陰,宛如莊周夢蝶轉眼即逝,回首前程,往事令人唏噓嘆息。

春天彷彿昨日才來,怎麼今朝花兒就謝了呢?唉!還是及時行樂吧!快快行拳罰酒但求一醉,很快就要夜深滅燈了。

 

(說三道四)

作者為何「往事堪嗟」?為何要「急罰盞」?他並沒有在曲詞中說出來,但也因為沒有說出來,所以有無限的想像空間,所以讀者才能把自己投入到詞的情境中,彷彿就像是自己在經歷一般感動不已。

「空白」才能容納!好的創作要「留白」,生活也要留白。(2015.01.24)

 

【喬木查】

秦宮漢闕,做衰草牛羊野,不恁漁樵無話說。

縱荒墳橫斷碑,不辨龍蛇。

 

(古話今說)

這裡是昔日莊嚴堂皇的秦漢宮闕所在處,如今僅見一片凋零野草和遍地牛羊,所有炫爛華麗,俱已煙消雲散,這樣也好,要不然,那些漁人樵夫茶餘飯後可就沒有笑談的話題了。

縱使破敗的荒墳還殘留斷裂的墓碑,但也無法辨識碑上陳述豐功偉蹟的文字啦!

 

(說三道四)

作者用了三組大反差對照,道盡反諷與嘲弄。

其一,「秦宮漢闕」的華麗,對照「衰草牛羊野」的衰頹荒涼。

其次,「秦宮漢闕」裡趾高氣昂的達官貴人(雖然作者沒明說,但可想而得),被「漁樵」在茶餘飯後談笑。

其三,在滾滾時間長河裏,有著豐功偉績遨翔九天的「龍」,和一無是處爬行地面的「蛇」,已無從分辨。正所謂「古今將相今何在?荒塚一堆草沒了。」(「龍蛇」在此有二種解讀:一種是指碑上圖文,在千百年後,已糢糊不可辨識;另一種隱喻王侯將相與升斗小民,在百年之後俱成黃土ㄧ坏,了無分別。)

這種强烈對比,真是劇力萬鈞啊!

(2015.01.24)

 

【慶宣和】

投至狐縱與兔穴,多少豪傑。

鼎足三分半腰折,魏耶?晉耶?

 

(古話今說)

多少功勳蓋世的英雄豪傑都已成為一坯黃土,連墓地都成了狐狸野兔出沒的巢穴。慘烈征戰殺伐之後終成鼎立三國,但也沒能長久就毀了看似堅固的鼎足,折毀鼎足的到底是魏呢?還是晋呢?

 

(說三道四)

三國演義開宗明義便道:「話說天下大勢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。」彷彿宿命魔咒。在分合之間,造就多少殺伐果斷的英雄豪傑,縱橫沙場,不可ㄧ世,但是到頭來連自己的墓穴都保不住呢!

 

【落梅風】

天教富,不待奢,無多時好天良夜。看錢奴應將心似鐵,空辜負錦堂風月。

 

(古話今說)

老天讓你富貴,要知足,莫再奢求,人的一生沒多少個好日子可過。

愛錢如命的看錢奴,硬是鐵了心,分分秒秒鑽營更多財富,白白辜負了富麗堂皇的宅第以及美好的風月景物。

 

(說三道四)

《紅樓夢》裡的「好了歌」有一段說:「………。世人都曉神仙好,只有金銀忘不了,朝朝只恨聚無多,聚到多時眼閉了。………」

 

【風入松】

眼前紅日又西斜,急似下坡車。

曉來清鏡添白雪,上床和鞋履相別。

莫笑鳩巢技拙,葫蘆提一就妝呆。

 

(古話今說)

眼前一輪紅日正向西邊滑下去,快得就像車子衝下坡一般。

一大早起來,在鏡裏看到白髮又增多啦!晚間上床睡覺時向鞋子道別,不知道明早能否再穿上它們?

別嘲笑斑鳩築巢技術太差,牠只是假裝迷糊呆笨罷了。

 

(說三道四)

馬致遠生在南宋末年~元初,朝綱不振,黑鴉鴉的時局裡,明哲保身才是硬道理,這就難怪他要「 葫蘆提一就妝呆 」了。

《易經》坤卦之四爻:「六四,括囊,無咎,無譽。」(閉嘴,無災難,無讚譽。)

 

【撥不斷】

利名竭,是非絕。紅塵不向門前惹,綠樹偏宜屋上遮。青山正補牆頭缺,竹籬茅舍。

 

(古話今說)

不再追求名與利,也就遠離了是與非。

紅塵俗事不再上門糾纏,只有綠樹延展著枝椏遮向屋角。遠處翠綠青山正好補上圍墻的缺口,我就住在這竹籬茅舍裡呢!

 

【離亭宴煞】

蛩吟一覺才寧貼,雞鳴萬事無休歇。爭名利,何年是徹?密匝匝蟻排兵,亂紛紛蜂釀蜜,鬧穰穰蠅爭血。

裴公綠野堂,陶令白蓮社,愛秋來那些:和露摘黃花,帶霜烹紫蟹,煮酒燒紅葉。人生有限杯,幾個登高節。囑咐俺頑童記著,便北海探吾來,道東籬醉了也。

 

(古話今說)

夜裡蟋蟀吵鬧了大半夜,直到停止喧嘩,我才睡得安穩,天亮雞鳴之後,萬事紛湧而至,似乎永不止息。要爭名奪利到何時才停歇呢?像螞蟻雄兵勞碌搬運食物?像蜜蜂紛飛辛苦採蜜?像蒼蠅鬧哄哄地爭奪血食?

我喜歡裴度的綠野堂、陶潛的白蓮社。喜愛秋天裡做的這些事兒:一大早採摘帶著露水的菊花,烹煮帶霜的紫蟹,燒紅葉子來煮酒。人生有限,能喝幾杯呢?ㄧ生能過幾個登高節呢?我已喝得醺醺然,提醒自己千萬記得,即使我最要好孔融來探望,也要告訴他,我醉了,你回去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東海 的頭像
    東海

    東海遊蹤

    東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